1.投资的杠杆原理是什么?
杠杆原理是一项让你在投资方面用小钱转动大砝码的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杠 杆原理的使用可以增加你的购买力,使你掌握自己的潜在资产。它的机制远比你想象的 要普通,比如说,当你进行抵押贷款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运用杠杆原理来支付你无法 用现金兑付的某样东西,而当你偿付了抵押贷款后,你就可以在资产卖出中获取利润。
投资者也可以将杠杆原理运用到股票投资的保证金交易中。在这个场合中,可以用 自己的钱加上从股票经纪人那里借来的钱来购买股票。
如果股票上涨,你可以卖出而获 取盈利,然后将借的钱和借款利息归还,剩余的钱投资者便可以收入囊中了。因为你只是用了自己很少的钱进行投资,使用杠杆原理可能会比不用在投资回报上 赚取更多。
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自己出5000美元,又借了 5000美元做一笔10000 美元的投资,然后又以15000美元出手,那么你赢利是以5000美元赚取了 5000美元, 换句话说,你的投资回报率是100%。如果你全部用自己的钱来投资,则只是在10000 美元的投资基础上实现了 5000美元的赢利,或者说是50%的回报率。
这就是拿银行的 钱去赚钱,从投资理财的角度去看,如果你的资产回报率高于你的融资成本的话,你就 尽可能地去银行借钱,利用杠杆挣钱。银行的钱有助于你的自有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 效果,大大提升你的自有资金回报率,获得远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回报。
以房产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5%,也就是说三年前,70 万元买的房子,现在可能价值上涨到105万元。 如果三年后以105万元抛出手上的房产, 所获得的毛利是35万元左右,扣除税收及费用,获利30万元。
此外,三年来的房租回 报率按5%算,约在10万元左右。加在一起,三年来,你的房产收益约在40万元。
如果当初你是全部自己付清房款70万元,三年的房产收益约在40万元。 也就是 说,你三年后回报率约是60%,年回报率是20%。
如果你当初是从银行获得70%的按揭贷款,你自付资金只是21万元,加上税费等 也就在23万元左右。这与你目前所获得的收益40万元相比,你的自有资金回报率接近 200% !也就说,你用23万元钱,在三年内赚到了约40万元,你的年回报率在60% !3倍于你全额付款的投资回报,或者理解为用70万元可以买三套同样的房产,利润可以 做到3倍。
虽然在投资中运用杠杆原理会增加投资者的收益,但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一旦拖欠贷款,即便是你以前一向长年来有规律地支付贷款,贷方也会收回你 的房屋。
因为杠杆性要求你抵押一定价值的物品来把握你的财务合伙人投人资金数量的 风险。如果你卖出的资产总额不足以偿还借贷,那么你仍然应该向贷方支付剩余的款 项。
如果你以保证金来购买股票,一旦你的股票跌至低于相应的购买价格所预先设定的 百分比,你必须上缴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便你的股票经纪人的那笔钱不处于危险之 中。况且如果你割肉的话,你仍然必须偿付全额的保证金。
运用杠杆性投资的波动越大,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性越高。 事实上,你损失的钱会 比你的投资还多,而这种情况在没有运用杠杆性投资的时候是不会发生的。
2.在现货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杠杆交易是什么
所谓杠杆即保证金交易,通过缴纳一定保证金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也就是放大资金。
由于现货沥青是保证金交易,现货沥青标准合约的最低保证金为5%,等于说,你用5%的资金,做了100%的交易,资金被放大了20倍。
同等合理仓位条件下,大杠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率,因为杠杆越大, 每单使用的保证金量越小 可用保证金越多,可以抗的风险大,但是因为高杠杆可以比低杠杆做单数更多,而做单量大,会降低帐户中抵御风险资金的量,风险加大,所以说风险大小不再杠杆,而在投资者对仓位的控制,也就是资金管理。
3.杠杆比例最大的金融产品是哪个
目前最大的是招行的外汇期权投资杠杆。
招商银行赋予其客户的一根放大比例超过30倍的外汇期权投资杠杆,依然可以将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微澜,放大为投资者获得巨大收益的黄金机会。 7月底,招商银行总行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29日个人外汇期权合约买卖业务开展以来,已有投资者在这项目前国内杠杆比例最高的理财产品上,获利5700美元。
最大损失是期权费 “期权合约的买方,具有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或未来一段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卖方购买或出售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 招行的官方网站称,买方拥有的是权利而不是义务,他可以履行或不履行合约所赋予的权利。
如果投资者买入一份第一期外汇期权合约(如欧元兑美元的看涨期权),就有权在9月29日的到期执行日,按现有市场价买入100欧元,若届时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投资者就能获得盈利;同时,若欧元汇率上涨,该期权费也将随之上涨,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随时抛出该期权合约,及时获得盈利。 购买这份期权合约的期权费,远远低于100欧元。
招商银行称,“投资期权可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作用,利用较少的资金获得与较多资金投资于标的资产相同的收益,投资利润率得以提高。” 据招商银行外汇高级分析师谭业峥介绍,这种财务杠杆效用来自于,期权费只是购买了一个权利——8月14日,100欧元可以兑换127.22美元,而购买一份期权的费用仅约3美元,即投资者可以用3美元购买到100欧元在未来汇率上涨的所有盈利,杠杆比例达42倍左右。
他透露,根据测算,目前招商所有的期权合约的平均杠杆比例为30倍左右,最高的可高达百倍,甚至几百倍。 这种杠杆比例已经高于目前国内金融证券市场上所有的产品,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收益乘数。
不同于外汇保证金交易,期权高杠杆背后的另一优势是,一旦对货币汇率的走势判断出现偏差可以随时平仓止损,即使到期也可以选择不执行权利,其整体损失可控——仅限于期权费本身,不会出现其它杠杆投资中亏损可能大于实际投资总额的现象。而境外的外汇保证金交易,虽同样有近百倍的杠杆比例,但如果出现与预期方向相反的如2%的波动,投资者将损失200%,而不仅仅是保证金本身。
低门槛,高波动 在获得高杠杆比例的同时,招商银行的外汇期权合约买卖的进入门槛却是出奇的低,最少仅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分。 在合约的货币对——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美元/瑞郎——中,每份合约的标的金额分别为100欧元、100英镑、100美元、100美元,其期权费一般都是三至五美元左右,投资者只要开设该账户就可以参与交易。
相比之下,此前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推出的外汇期权的进入门槛较高。根据建行的规定,参与建行外汇期权买卖的的最低外汇规模为10000美元。
建行和中行这类外汇期权的交易模式为,银行要求投资者将所有的外汇存入该银行(如10000美元),然后支付一定规模的期权费(一般是数百美元),到期时若行使期权,将进行两次外汇交易(如当初买入的欧元看涨期权,就先按照期权规定的价格买入欧元,再按照到期日市场价格卖出欧元,以获得美元盈利)。 谭称,招行推出的是外汇期权“合约”买卖,是一种标准化的投资产品,其主要的收益方式一般不是来源于到期执行期权,而是转让期权费已经上涨的期权合约。
当然,由于高杠杆的使用,尽管损失有限,但其亏损速度也大大高于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且期权合约价格趋向于零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因此谭提醒投资者,在入市前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期权合约的波动大、交易时间长,投资者应该有较多的时间关注市场走势。
由于期权合约的特殊性,其它投资产品所没有的时间价值在期权合约中尤其值得关注。 谭说,与其它金融产品可以长期持仓等待不同,期权的价格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低,在接近期权执行日的时间,价格会接近于零。
即使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大,接近执行日的期权合约的价格也非常低。他建议不要因为希望获得更高的杠杆比例,而去购买一些低价但距离执行日更近的期权合约,而应更多的购买那些远离执行日的期权合约。
招商银行总行的数据显示,目前2000多客户中有60%左右的投资者已经获得盈利,另外40%的投资业绩有待改进。
4.什么是投资银行的杠杆
在20倍的高杠杆放大作用下,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投资损失率达到18%至66%,平均损失约30% 次贷危机席卷了整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
除了美国的Countrywide、新世纪金融公司以及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北岩银行等业务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领域的机构遭受重挫外,美林证券、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大型综合银行或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 尽管美林有大量相对稳定的经纪业务,尽管花旗有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和全球化的分散投资,尽管瑞士银行因其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业务一贯享受着最高的信用评级;尽管房地产抵押贷款只是它们众多利润源中的一个,而且贡献并不大——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业务让这些金融巨头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金融集团希望通过复杂的业务结构来分散风险,用精细化的测算来拨备风险,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垃圾债危机、到1987年黑色星期五中的组合投资保险策略隐患、90年代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危机、再到此次次贷危机,大型金融集团在历次金融创新产品危机面前不堪一击,“风险分散”和“流动性拨备”都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中资企业损失较小,但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到处都需要创新,到处都可能是创新的“地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多收益源不能分散风险美林证券与贝尔斯登是次贷危机中损失较大的两大投资银行,但从他们的业务结构看,包括了股权、固定收益、投资银行、交易清算、私人客户理财和资产管理等多个部门,涉及代客交易、交易清算、结构化产品设计销售、做市商、自营交易、风险套利(套利并购重组事件)、传统套利(套利价差)、证券出借、证券化产品发行和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私人股权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 除了抵押贷款证券(MBS或ABS)外,他们的业务还涵盖了国内股票、国际股票、国债、市政债、公司债、垃圾债、可转换证券、股票衍生工具、利率互换产品、外汇互换产品、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多种产品。
雷曼兄弟等亦是如此,其业务结构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每个结点都充斥着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多结点来分散这种风险。 现实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一般来说,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收益来自于五方面:自营(PrincipalTransa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ing)、抵押贷款服务权收益(MortgageServicingFees)、佣金收益(Commissions)和资产管理收益(AssetManagement)。而花旗、瑞银等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机构,其业务结构就更加复杂,收益源也更加广泛。
但问题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可能会完全对冲掉多收益源的风险分散作用。 大机构次贷损失30%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美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动性和资本金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集团根据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计算出在发生危机事件时所需要的最大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需求将主要通过资本金来满足。
即,公司的资本金应该可以保障公司在发生极端事件、且不能进行外部融资情况下,不用变卖资产就能够满足正常的债务偿还需求、法定资本金需求和一定概率下或有负债的发生额(担保、资本承诺等),并可满足危机发生时抵押品价值贬损所导致的抵押融资额减少、甚至无法获得抵押融资时的资金需求,以及公司长期债被降低一级时衍生品交易中所产生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为了保守起见,金融集团一般都会要求其现金资本和其他备用流动性所构成的流动性池应该大于危机发生时的最大资金需求——贝尔斯登和美林都要求其流动性资源应是短期无抵押融资的1.1倍以上,而雷曼兄弟则要求其流动性池里至少要保持20亿美元的富余流动性。
此外,美林还要求它的长期资本资源至少要比长期资产需求多出150亿美元,这一原则也同样被用于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风险的监管。 精确的数量化管理似乎给公司稳健经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而它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各家金融机构都放心大胆地使用较低的拨备和较高的财务杠杆。
美国证券公司平均的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大于20倍,而净财务杠杆((总资产-低风险资产)/有形股东权益)在15倍左右,商业银行平均的总财务杠杆则在12倍左右。高杠杆虽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公司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额不足,将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
以贝尔斯登为例,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16倍,只要总资产中的3%、风险资产中的6%发生净损失,就会产生致命后果——公司现有130亿美元的有形股权资本、正常情况下每年可产生2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即,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就是150亿美元,而公司在抵押贷款上的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其中的20%发生问题就将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美林来说,表外风险头寸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其一年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表外承诺额就高达470亿美元,一年内如发生降级等特殊事件所导致的追加保证金或回购承诺要求达到630亿美元,两项相加就达到1100亿美元,而公司的有形资本金不到400亿美元,即使加上其他备用流动性,最多也只有630亿美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金科财经网 » 当前投资杠杆大的是什么